找到相关内容375篇,用时51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修所成慧依定而生之探讨

    成就四不坏净7。如《中阿含经》卷2(〈七车经〉第10)在叙述凡夫与解脱者的差距之时,也是如此的,如说:   凡夫愚人不得闻正法、不值知识、不知圣法、不调御圣法、不知如。不正思惟者,未生欲漏而生,已生便增广。未生有漏、无明漏而生,已生便增广。正思惟者,未生欲漏而不生,已生便灭。未生有漏、无明漏而不生,已生便灭。不知如故,不应念法而念,应念法而不念。以不应念法而念,应念法而不念故,未生欲漏而生...

    释道一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70747572.html
  • 禅宗的觉与迷

    显现。《坛经》中说:“世人性净犹如青天,惠如日,智如月,智慧常明。于外着境,妄念浮云盖覆,自性不明,故遇善知识开,吹却迷妄,内外明彻,于自性中,万法皆见”。善知识只能对人有启发作用,如棒喝等,觉悟不...---------------------  对禅宗的觉与迷的问题的讨论可以分两个层次:其一是禅宗如何论述觉与迷的;其二是禅宗的“一念觉,即佛;一念迷,即众生”是否是一个问题,还是一“戏论”。如果...

    汤一介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64648873.html
  • 达摩禅的内涵

    喜之有?得失随缘,心无增减,违顺风静,冥顺于也。三名无所求行,世人长迷,处处贪著,名之为求。道士悟,理与俗反,安心无为,形随运转,三界皆苦,谁而得安?经曰:有求皆苦,无求乃乐也。四名称法行,即性净...”和“称法行”,其要旨在于以清净本性了悟佛法以至觉悟之境。   “二入四行”又以“壁观”法门为中心。《续高僧传》记达摩感于道育、慧可之精诚,“诲以。如是安心,谓壁观也;如是发行,谓四也。如是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455553482.html
  • 涤华禅师的遗嘱和荼毗时情景

    信、吴静宜四人赶到火化现场,火苗已很小了,仍然能看到显现的图像。火化在下午四点多钟结束,共焚化八个小时之多。循环显像六小时左右。自始至终,观看的人不断。有出家僧尼,常住寺院居士,施工人员等。...很快传遍寺院内外,僧人、居士、香客及施工人员等,都来观看,赞叹不已地说:“了不起!了不起!这为末众生,修行菩提道,坚定了信心。”物流通处的韦居士送来一个首饰盒。我们把‘泰’字装进盒里,中午在斋堂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570854090.html
  • 关于参话头

    才是“时时勤拂拭”,参禅就是勤拂拭。为什么要勤拂拭?勿使惹尘埃。这是“扫一切,离一切相”的法门。   若没有择法眼,不认识,就不会参,不会参就是白费功夫。若不认识正法,就会跟邪法跑,故择法眼是最...始,但还不是究竟。虽云“得一万事毕”,但若在这个一生出执著,便落二、落三,犹不是真空。什么是真空?就是零。这个零,像个圆圈,是无大无小、非内非外、无始无终,不落于数,但所有数目都未曾离开它。修行,要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051858846.html
  • 陈垣和陈寅恪的宗教史研究之比较

    ,最终完成了{中国佛教史籍概论)这部继解题体传统,而又融汇考据学成果的重要著作。  陈寅恪虽也在致力于笺释《高僧传),批校(弘明集),比勘(》,一秉考据学之工夫,但他更多的具体考察是从语言学的...论争,实喻指投降派与抗战派之间的斗争。所记虽是古事,说史者心中另有块垒。乃是借史论今,表达自己的忧国之心。他这时又写(南宋初河北新道教),根据历史记载,金人入据中原后,北方部分群众创立全、大道、太...

    陈灿龙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293163929.html
  • 达摩的史实与史迹

    人,本是一位儒生。大约四十岁时遁入空门,出家于洛阳龙门香山寺,依宝静禅师得度具戒。526年左右投嵩山菩提达摩为师。此后四、五年间,菩提达摩乃授以。他将四卷《楞伽经》即434年求那跋陀罗所译的《...慧可--僧灿--道信--弘忍法如,如去世,此系不传。  弘忍的十一位大弟子中,还有神秀、老安、惠能等人,后来也各有弟子传法承袭。  有关菩提达摩的形象,现存最早的是洛阳龙门东山看经寺洞所雕刻的"...

    温金玉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330364148.html
  • 历下二高僧

    ,问神光立在这里是何原因,神光拭泪说:“弟子前来求教佛法。”达摩不假思索地说:“要我传真,除非天降红雪!”神光毅然抽出戒刀,自断左臂,顿时鲜血染红了雪地。达摩急忙上前,用袈裟给他裹住伤臂。神光说:...宝华山隆昌寺方丈茗山法师,素有《书法僧》和《诗僧》的雅称,其书法神韵和笔墨意趣早已名扬海内外。1980年,日本国森本孝顺长老,护送唐代东渡去日本的中国高僧鉴宝像来中国。在江苏镇江巡展时,在焦山定慧寺...

    秦绪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540367004.html
  • 问:生活中如何修学《阿弥陀经》中所说五根五力、七菩提分八圣道等

    3)喜觉分,契悟,心得欢喜。(4)除(轻安)觉分,能断除诸见烦恼。(5)舍觉分,能舍离所见念着之境。(6)定觉分,能觉了所发之禅定。(7)念觉分,能如法思惟所修之道法。 七觉分:一、择法觉分,在...。又称三十七觉支、三十七菩提分、三十七助道法、三十七品道法。循此三十七而修,即可次第趋于菩提,故称为菩提分。三十七道品可分七科如下: (一)四念处,又作四念住。(1)身念处,即观此色身皆是不净。...

    佚名

    佛教问答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9/05/10074877806.html
  • 《禅宗与心理分析》临济语录

    而脚板阔,无佛可求,无道可成,无法可得。外求有相佛,与汝不相似,欲识汝本心,非合亦非离。道流,佛无形,道无体,无相。三法混融和合一处。辨既不得,唤作忙忙业识众生。 ...  《禅宗与心理分析》临济语录 (铃木大拙)   附临济语录原文   1   明知是光影,大德,而且识取弄光影底人,是诸佛之本源,一切处,是道流归舍处。是而四大色身,不解说法听,脾胃肝胆,...

    铃木大拙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7114880896.html